首页 / 新闻

DDON笛东新书 | 《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与途径》正式发布

2022-02-23

DDON笛东新书 | 《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与途径》正式发布

2018年,习近平主席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公园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为中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路径,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拓了思路。

契机

重新思考

2001年至2018年间,中国新扩张的城市面积,占全球城市扩张总面积近一半。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对“公园城市”的思考,DDON笛东获得契机,重新探究人与城市的关系,去系统性地审视如何建设一座城市。

DDON笛东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袁松亭在《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与途径》的前言中这样写道:

如何通过打造“公园城市“,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幸福,是我们在研究和编著此书时最为核心的课题。

公园城市理论的特殊性,在于其背后城市发展基本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传统公园绿地的建设,是城市系统中依据边界与功能划分的局部元素。相较之下,以生态视角为先的公园城市建设,则重视潜在的自然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为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并且结合多种尺度、学科理论及方法技术,因而可以从共生共荣的宏观视角,处理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四川天府新区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如此一来,公园便由以往的城市构成要素,跃升为“美丽中国”语境下塑造新城市形态的触媒,推动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的范式转型与理论革新,近年间已引发国内学界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探索。

探索

理论&实践

当前,公园城市理论的发展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相关领域仍在通过研究及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而有关规划和设计层面的具体实践路径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

本书结合笛东设计公司近十年的工程项目实践,展示出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独特设计理念和方法体系,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不同尺度、类型和层次的大量规划设计实践案例对公园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书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脉络,特别是针对公园在城市中的功能价值演变和发展趋势做了深度的阐述,从“城市公园“与”公园城市”的概念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在内容上,本书回顾了城市与公园的历史,并总结了笛东过去数年的实践与方法论,提出了以生态本底、以人为本、经济与文化驱动作为建设公园城市体系的三大关键途径。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协调技术与美学,贯通政策与落实,集结国内外以及笛东最新的前沿实践案例,全面呈现笛东对公园城市的创新理解与前沿观点。

预见

融合&未来

本书涉及的“公园城市”的景观设计实践,不仅限于景观设计方面,也包含了对城市设计的融合探索,在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方面同样有突出的表现。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吴唯佳教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

本书指出了现实中存在的脱离城市生态体系、脱离社会发展实际诉求的种种问题,为此积极拓展和利用新的生态技术和理念,结合发展转型的新机遇,通过承担有关景观规划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项目,对“公园城市”的几个主要方面——城市公园的生态化处理技术应用,以及城市公园与城市更新、城市公园与区域发展等一一进行了探索,并有重点地梳理和总结相关方面的经验,以深化认识“公园城市”的科学内涵,也展现了对新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对创新应用的探索。

此外,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互联网、5G、虚拟与现实的不断融合……本书也对这些挑战了设计行业传统思考方式的改变,让景观设计师思索问题的方式有所改变的因素作出展望。

发布

正式呈现

《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与途径》已于20211226日在“基于碳中和的高质量发展 | 2021年度(第十一届)笛东设计奖评审会”正式发布。原中国城市规划院风景园林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建中,笛东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袁松亭先生共同为新书揭幕。

公园城市这一过程的完成与完善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更需要设计者运用其创新的思维与专业的能力,对眼前及未来的社会动态与发展趋势作出积极的应对。在未来,笛东将会用实践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的含义。

新闻推荐